鲁迅<论“费厄泼赖”应该缓行>在当时的积极意义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4 05:32:55

建国后历次运动造成的灾难是“费厄泼赖”“缓行”的结果还是“实行”的结果?实行“费厄泼赖”,就是说要讲宽容。但是,宽容就是放弃批判吗?一对社会的不良现象进行批判,就是不宽容吗?建国以来,封建的东西、极左的东西,给我们的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,可是,我们在社会主义的名义下,基本上放弃了对封建主义的批判,对它们宽容了,“费厄泼赖”了,于是,终于暴发了“文化大革命”这样全国性的大灾难。实际上,历次运动中所实行的东西都是带有封建性的名堂,是专制的一种表现。而这种专制的东西之所以能在新中国改头换面地得以施行,是因为封建专制这个白骨精在新中国变成了一个美女,是中国人民对封建专制的吃人本性没有充分的认识,对封建专制缺乏彻底的批判,对封建专制太“费厄泼赖”了。所以,它变了一个花样,脱了长袍,穿上了中山装或西装,封建的意识加上封建的操作方法,对人民实行了封建专制。历次运动所发生的一切,不是不实行“费厄泼赖”的结果,而是在一个时期里全社会对封建专制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实行了“费厄泼赖”了。冻僵的封建之蛇,又咬伤了善良的中国农夫。如果说历次运动中的这些东西,是属于封建主义的话,如果说极左的东西与封建主义有着天然的联系的话,那么,对它们,不管是鲁迅所表述的还是王蒙所举例的,费厄泼赖,还是应该缓行。

重温一下鲁迅在《论“费厄泼赖”应该缓行》一文的结尾,是颇有启迪意义的。鲁迅说:

或者要疑我上文所言,会激起新旧,或什么两派之争,使恶感更深,或相持更烈罢。但我敢断言,反改革者对于改革者的毒害,向来就并未放松过,手段的厉害也已经无以复加了。只有改革者却还在睡梦里,总是吃亏,因而中国也总是没有改革,自此以后,是应该改换些态度和方法的。

这里,鲁迅的“费厄泼赖”缓行说,已经超越了具体,是针对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。社会要发展,就不断有改革与反改革斗争。对于反对社会变革的力量,就是不能立即就讲“费厄泼赖”,只有在他们丧失了反抗的能力的时候,才可由缓行而移易为实行。如此,社会向前了,但又有了新一层次的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,又有了新的需要“缓行”的对象。从这一意义上说,鲁迅的“缓行”说,就是永恒的命题,换言之,“费厄泼赖”有其永远需要缓行的部分。

对于反对社会变革的力量,对于无聊和无耻,就是永不宽容,这就是鲁迅精神之一